沪杭甬高速——浙江省第一条高速公路
日期:2021-12-28

素有“浙江第一路”之称的沪杭甬高速公路,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融合的“黄金通道”,沿线串联的城市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杭州湾大湾区的广袤平原上,敢闯敢拼的浙江人,都经由这条路奔向自己的前程和梦想。

这条路鲜为人知的建设和运营历程,却写满了浙江沪杭甬人的奋斗与艰辛、智慧和挑战,成为浙江交通集团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车篇:打造杭州湾大湾区崛起的“黄金通道”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长三角经济快速崛起,浙江省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排名从1984年第10位跃升至1990年的第6位。是时,浙江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公路里程总量不足、路网技术等级偏低等问题十分突出。全省曾连续出现大范围堵车的现象,分布各地的13个严重堵点使干线公路交通近于瘫痪。车难走、路难行,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严重障碍。

建设杭甬高速公路,便提上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议事日程。但是,要筹集数十亿元的建设资金,对于浙江来说,困难实在不小:国家不可能为杭甬高速公路投入太多的资金;省内财政也相当有限。怎么办?浙江人展示出了他们特有的胆略和气魄,他们要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果断的决策:把这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向世界,利用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微信图片_20211228175459.jpg

1991年9月的一天,雨下个不停。省高速公路指挥部那间简朴的会议室内,一场决定着能否取得建设杭甬高速公路所需的2亿美元外资贷款,决定着浙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能否向世界敞开大门的谈判正在进行。贷款谈判从下午2时开始,外国职业谈判家一遍遍重复着贷方附加条件:必须在指定的国外公司购买大型建筑设备,必须投资数千万美元购买国外公路安全设施等等。中方代表发言了,他显得有点激动:“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要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是因为缺少建设资金,而我们的发展又迫切需要这条高速公路。我们知道,世界银行的贷款宗旨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振兴本国经济……”只见对方官员微微点了点头,被浙江人的真诚折服了,同意向浙江贷款2.2亿美元,资助浙江的公路建设,其中1.8亿美元用于杭甬高速公路建设。

解决了资金问题,还有更复杂的技术问题在等着高速公路建设者。软土地基,外国专家小心翼翼绕着走的禁区,却是浙江人无法回避的现实。杭甬高速公路是国内第一条建在沿海水网地带的高速公路,所穿越的软土地基平均深度在18米以上,最大含水量达70%。有人惊叹:这简直是在“豆腐脑”上搞工程!参加过杭甬高速公路论证的中外专家都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谁能把这条路如期按质地建好,谁就能承担世界上任何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

“125路段滑坡了!”杭甬高速公路125公里处发生滑坡,闻讯赶来的工人们流泪了:这条路对于他们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七标段22公里长的路,穿越6座山,建造大小桥梁、通道94座,其中奉化江特大桥长1350米,软土地基长达15.5公里,软基最深有40米。

公司领导来了,他们详细了解第一手情况,命令迅速下达:推倒重来。路基,在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杭甬高速在钱塘江南岸逐渐成型……1996年12月6日,全长145千米的杭甬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建设一条好路,培养一批人才,武装一支队伍。”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望,终于成为现实。抚今追昔,杭甬高速公路在向世人展示着浙江沪杭甬人改革创新的胆略和气魄。

杭甬高速公路建设之际,沪杭高速公路浙江段也处于紧锣密鼓地筹备中。1993年2月5日,国家计委下达《关于上海—杭州高速公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同意建设沪杭高速公路。1995年9月1日,全线动工;1998年12月29日,全长248千米的沪杭甬高速公路建成试通车。“沪杭甬高速公路是国内第一条建设在沿海水网地带的高速公路,耗资数十亿元,却没有动用国家财政一分钱,而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车辆购置费补贴及筹集高速公路建设基金得以解决的。”时过境迁,浙江沪杭甬老员工回忆起这条“浙江第一路”的建设往事,依然感慨万千。

1996年6月12日,省政府召开省长专题会议,正式决定组建浙江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并到境外去上市。次年5月,经过11个月的紧张筹备,浙江沪杭甬终于在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境外上市的省属国企。


拓宽篇:开“边拓宽边通车”之先河

自1998年年底全线通车以来,沪杭甬高速公路浙江段的车流量以年均约20%的速度增长,日均通行车辆接近6万辆次,开通以来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已成为全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但由于车流量迅猛增长,堵车和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及早将沪杭甬高速公路浙江段拓宽成八车道工程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拓宽工程方案摆上了省长办公会议的议事日程。

2000年,省政府第37次省长常务会议做出“为缓解当前沪杭甬高速公路日益紧张的交通状况,必须加快沪杭甬高速公路6车道路面扩建工程建设”的决定,要求未来七八年把沪杭甬高速公路全线拓宽成6~8车道。

“沪杭甬高速公路不能封闭施工!”为实现省政府提出的目标,浙江沪杭甬勇挑重担,边经营、边征迁和建设,边运营、边拓宽。从2000年年底到2007年年底,“浙江第一路”的拓宽工程,前后跨度八年多历时2500多个昼夜,从双向四车道到双向八车道,这段长达248公里的高速公路,在“边拓宽边通车”,即没有中断一天交通的情况下,拓宽工程分三期推进,提前一个月于2007年11月28日全线完工,为历时八年多的“浙江头号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前后7年的拓宽建设中,浙江沪杭甬运营生产和施工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大伤亡事件及重大经济损失。

在中国短暂的高速公路拓宽史上,沪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虽不是第一个拓宽项目,但却开创了全国高速公路“边拓宽边通车”的先河,实现了高速公路畅通和拓宽施工安全的双赢。拓宽工程在通车状态下建设管理的实践证明,通过对设计理念、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建设管理等创新思路进行优化方案,创新管理,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非常明显。据了解,拓宽工程优化方案的实施,最终体现了两个“最”,即最小程度地对浙江交通造成影响,最大程度地保持浙江经济发展。

微信图片_20211228175517.png

运营篇:以不懈创新为司乘提供一流服务

“沪杭甬高速在运营管理上持续探索创新,创造了国内多项‘第一’,是国内高速运营管理的微缩版‘进化史’。”谈起这条为之奉献了人生最美韶华的高速公路,浙江沪杭甬营运管理部负责人如数家珍:1996年,杭甬高速全线在国内第一个启用IC卡计算机收费系统,打破了中国高速公路计算机收费系统由国外大公司垄断的局面,开创由国内企业独立承接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先例;1999年,“高速公路预付卡应用系统”通过浙江省交通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系统居国内领先水平;2006年,沪杭甬高速全线启用银联卡付费功能,这是国内银联卡付费模式第一次应用于高速公路行业;2016年8月,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收费站试行支付宝支付通行费,成为全省第一个开通支付宝缴纳通行费的收费站……

除了收费水平的迭代进步,道路养护质量和技术水平也是飞速提升。公司养护管理部负责人说:“一直以来,沪杭甬高速坚持开放合作,与交通部科研院所、国内大专院校广泛合作,邀请著名专家指导和专题研究养护技术,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运用新方法,实现了多个新突破。”比如2006年,在省内高速公路中首次采用桥梁顶升技术,节约成本2700万元。2008年,“高速公路沥青再生技术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研究”项目探讨了沪杭甬高速公路年产10万吨沥青废料的利用途径,提出沥青再生技术应用的合适方向,对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9年,研究开发铰缝压浆修复与加固技术,应用于杭甬高速公路7座桥梁的铰缝修复,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浙江省公路学会评为2013年科学技术二等奖。

创新意识激发员工开展“五小”活动、夺取降本增效成绩的强大潜能。水电工马震洪开展十余项节能降耗技术革新,被集团公司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其研发的“隧道专用爆闪灯控制器”项目获国家实用技术发明专利;员工戴自刚有数十项技改成果,是浙江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自主研发的“遥控式移动警示桩”技术创新项目可有效解决涉路作业安全风险,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迈入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加速融合,“浙江第一路”也迎来了“智慧第一路”的发展新征程。省内率先启动沪杭甬高速智慧化提升改造工程,建成省内首个智慧高速大数据分析平台及配套应用场景智慧算法,在试点路段基本实现主动发现、主动管控。智慧高速相关项目获评“202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经典工程奖”“中国交通运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成果评价证书”“2021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奖(经典工程类)”。此外,浙江沪杭甬的管理模式也获得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2021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标杆项目、标杆模式名单》,浙江沪杭甬作为浙江省4家企业之一,成功入选“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活动标杆企业”。

微信图片_20211228175522.png

在集团公司迎来成立20周年之际,面向“十四五”波澜壮阔的奋斗图景,作为“浙江第一路”的运营服务管理者,浙江沪杭甬将以改革点燃持续发展新引擎,以市场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规模化提供发展动力,以科技赋能升级经营管理,全方位提升高速公路运营服务水平,当好集团争做世界一流企业排头兵。




阅读: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