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高建公司 王恒
我同大多数人一样,从青年到中年,用31年翻阅青春;又同大多数人不一样,从边疆交通到浙江交通,用31年,走过公路勘测、设计、监理、营运及建设管理,走过施工工艺、设计规划及建管体系,结合浙江的创新基因,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交通行业各个领域,积极践行“修桥补路、积善行德”的入行初心,铸就我的“浙江交通梦”。
舟山跨海大桥,“浙江交通梦”起航的地方
我在浙江的职业生涯16年,自始自终都在浙江交通集团。
2005年,我决定从青海跨越2000多公里到浙江发展,就是看到浙江交通建设行业大有可为,很幸运,我的第一站在舟山跨海大桥。
我最初的学校专业是桥梁工程,所以我一直渴望可以参与大型桥梁建设。当时所负责的舟山跨海大桥中的西堠门大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钢箱梁悬索桥,全长居世界第二、国内第一;金塘大桥的主通航孔桥是世界上在恶劣外海环境中建造的最大跨度斜拉桥。这些与我之前在青海的山区、戈壁、草原的高速项目很不一样,在这个新的项目,我有了新的迎接挑战的喜悦。
金塘大桥的桥位远离岸线,潮高、流急、风浪大,舟山每年夏秋季台风频繁,遇到台风天施工人员就要撤离,还不时遭遇季风袭击,施工也要暂停,每年有效工作日仅120--180天。如何节约工期、提升工作效率,对于项目建设而言意义非凡。
接手工程管理后,我带着工程处开始研究设计图纸、桥位海域的地质和气象,希望在保证项目品质的基础上,找出节约工期的有效做法。通过研究对比火箭抛送、船舶拽拉、热气球牵引、直升机牵引等方案,提出西堠门大桥猫道第一根索架设方案采用直升机牵引式,被采用深化落实;将桥墩的防碰撞构造钢套箱施工流程进行优化,省去了在施工防撞构造前原桥墩承台的定模、拆模等流程。也许这些做法,在行业内不算新技术,但切切实实地给工程节约了时间。
在我看来,造桥修路是重大民生工程,通过小改变让工程早一点完工,那么舟山的人民就可以早一点通高速。
猫狸岭隧道群,“浙江交通梦”浓墨重彩的一笔
离开了舟山,先后到集团科技公司、科信部,2012年,回到高速公路一线,担任甬台温高速公路公司总经理。
调任甬台温高速后,我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研究解决猫狸岭隧道群的安全畅通难题。我研究生时的研究方向是“道路交通安全”, 做好特长隧道群安全畅通工作,一直是我的心愿。为了获取更广泛的信息,专门在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及深夜等特殊时段跑现场,并立即成立专题小组,把工程、安全、养护、交警等相关人员集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团队每个人的专业知识,通过对该路段历年来的事故形态、工程设施、交安设施、气象特征分析,借鉴国内外类似情况处置方案,提出了梳理标志标牌设置,增设港湾式停车带、路面减速带,优化隧道口照明等联合措施。2013年,各项改进措施落实到一线,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安全畅通情况大有改观。2014年初,再次进行研究提升,到了年底,安全畅通情况得到巨大改善。这让我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我没有辜负所学专业,更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
尽管已经离开营运岗位,我依旧保持了当时的习惯,一上高速就习惯拿着本子记录高速上看到的安全隐患、可提升的地方,联想在加拿大、德国学习的经验,及时反馈给营运公司,就是希望每一位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司乘人员,能更安全一点。
浙高建公司,“浙江交通梦”续谱新篇
2020年8月,随着集团公司建设体制改革,我来到浙高建公司,再次走上高速公路专业化建设管理岗位。从“红色根脉”、“重要窗口”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浙江新发展阶段的新定位,也给集团公司、给我们创造了更多机遇。作为集团公司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专业化公司,除了施工技术、管理方式,我们有很好的基因、条件和义务去做一些先行先试。
面对新时代对高速公路建设提出的“更专业、更集约、更科学”的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将项目做成真正的精品工程,就必须更早介入项目研究。
2021年6月,集团公司成立了浙南、浙北专班,落实在浙高建公司,我作为前期小组牵头人,积极推进甬金衢上高速金华城区段和衢州段、义龙庆高速义乌至龙泉段等7个共计两千亿投资的项目前期工作。通过与地方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与营运公司等相关单位深化全产业链研究、详细研究每一个项目特点等有效举措,编制了从项目设计审批到建设管理的项目策划书,在产业协同多元化、土地利用集约化、设计标准化精细化、成本控制最优化、项目管理数字化等方面力争实现新成效。
浙江交通集团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又一次展示了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参与其中,欣喜若狂。
这让我想起了2015年在集团高速公路建设部推进“四个一批”时的热血,那时候也是和团队一起,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上级有关单位沟通对接,共承接6个项目近千亿的投资,将一件件“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为集团成为省级综合交通投融资主平台贡献了力量。
目前来看,专班模式成效显著。比如,义龙庆高速义乌至龙泉段是我省“十四五’省高网规模最大、里程最长、带动发展最多的高速公路,鉴于项目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工程规模大、桥隧比例高等实际情况,专班在工程规模和服务设施方面,多次论证,有效控制建设规模,提出的缩减硬路肩宽度等要求都将大大优化配置、提升功能、节约造价。在“交通+产业”“交通+资源”等方面深化全产业链研究的尝试,都将在浙高建公司目前积极推进的前期项目中,逐渐落地生根,构建出浙江交通建设新格局。
漫漫31年,很长,长得足以让一个青葱少年进入知天命之年;31年,很短,短得让我在这三十年间只做一件事——高速公路建设和创新。
31年来,我从来没有一次想过要离开这个行业,有在野外地质勘测没有食物的危急时刻,有一天之内翻越11座大山奔赴岗位的疲惫时刻,有因为坚守底线而被同事误解为“没担当”的委屈时刻,但是每一个看似普通的不放弃,终究成为我丰富交通人生的重要时刻、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部分。
尽管我的交通梦已然31年,但处在最好的时代、站在最好的平台、拥有最优秀的团队,我觉得我的事业才刚开始,我还要在时代潮水中做一个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