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强,浙交建设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第二党支部书记。35年来一直在公路工程一线工作,先后参与台金高速、乐清湾大桥等浙江省重点工程建设,获高级工程师职称和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技术创新二等奖。
工程建设的安全使者
“做安全工作,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一定要像做事业一样把它做好。”这是蒋强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海上建设的“安全守护者”,蒋强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在节假日、台风影响期,他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深入一线,排查安全隐患、紧盯整改落实,大力推行双重预防机制,严格落实参建单位安全审查机制,形成“通报-问责-整改-复查”的闭环模式。在航标审批上,蒋强主动协调、争分夺秒,仅用48小时就完成航标审批手续,为施工单位增加18天有效工期,充分展现了“主通道速度”。2018年,舟山前后经历了7场台风,为缩短台风对项目工期的影响,蒋强创新提出“施工船舶就近避台”方案,确保项目的建设进度。在他的带领下,主通道项目在防台防汛工作中,实现了“人员零伤亡、财产少损失、工期少影响”的目标,项目的防台经验已经作为范本在舟山市推广。
蒋强在省内首创了设备安全、工程安全顾问服务和保险安全服务模式,率先在行业内实施安全管理策划和“智慧用电”“工点工厂化”等做法,取得了良好的安全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一提的是,在交通运输部安委会组织的“平安交通”安全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由蒋强领衔撰写申报的“涉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规划与实践”和“交通建设工程特种设备管理创新与实践”两个案例,分别获得交通运输部安委会“平安交通”安全创新特别推荐案例和重点推荐案例。
施工进度的管控大使
2018年12月31日,鱼山大桥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仅用27个月完成建设任务,相比常规技术工期缩短23个月,创造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鱼山速度”。回忆起鱼山大桥的建设历程,蒋强感慨万千。大桥所在地每年出现8级及以上大风的天数达66天、6级及以上大风天数达173天,冬季季风最强可达11级,大桥所在海域涨落潮最大潮差4.96米、最大流速达每秒2.84米,远大于港珠澳大桥海域每秒1米的流速。不仅如此,通航管控的高压力、设备安全的高风险、外部危险因素的侵袭,都给施工带来了诸多限制。
面对各类困难和挑战,蒋强没有退缩,他始终坚持不降低安全施工标准,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量推进,并将新型建筑工业化理念融入桥梁建设。“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以‘闪展腾挪’的方式,实现了对恶劣条件的‘各个击破’。”蒋强说。项目通过落实“减少海上作业工序、减少海上作业时间、减少海上作业人数”和“改分散施工为集中施工、改野外施工为厂内施工、改传统施工为机械施工、改海上施工为陆上施工”的“三减四改”理念,实现了以迂回战术打赢项目攻坚战的目标。
攻克难关之后,施工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效率。为此,蒋强积极做好两手准备,一面大力推进工程进度,一面提升施工保障。通过践行预制厂、拌和厂、钢筋加工厂‘三集中’管理模式,在舟山本岛建设了250亩工业化基地,并在省内率先引入全自动钢筋加工数控设备和自动焊接机器人,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蒋强还带领项目部员工,通过在禁航管控条件下采用全栈桥施工,积极创新施工方法和工艺,进一步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冲锋在前的党员模范
作为一名老党员和指挥部党支部委员,蒋强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始终以单位为家、以工作为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他毅然放弃与家人难得的团聚机会,于2021年正月初二从广东赶赴舟山。从黎明到深夜,到岗后的蒋强马上投入高强度工作,第一时间获悉防疫信息、掌握项目困难,组织制订防疫方案、组建防疫队伍。明知防疫有危险,却天天战斗在防疫最前沿;明明身体“亮红灯”,却坚持战斗绝口不提病情。他的无私奉献、辛勤付出深深感染着全线各参建单位的建设者们,全线200余名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陆续到岗,为夺取防疫、复工的全面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最大限度减少停工损失,蒋强争分夺秒推动复工复产。对外,他积极争取地方简化复工审批、优先人员审核,协调解决标段钢箱梁、锚具跨省运输、航道封航吊装和桥面吊机改造等10余项施工难题,为项目快速复工争取一切有利条件。对内,他及时组织分析疫情影响,积极开展作业人员返岗复工专项立功竞赛和“奋战四个月 打赢攻坚战”活动,有效推动关键线路作业人员2月底全面返岗和工程建设提速提效,并组织建立并实施复工生产条件核查,保障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平稳可控。在蒋强和团队高效有序的组织协调下,2021年2月10日,主通道项目在全省交通工程中率先复工,实现全线近万名参建人员无一感染新冠病毒,为工程建设快速推进赢得了宝贵时间。